2025年基金"中考"成绩揭晓。Wind数据显示,华夏基金旗下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014283)以72.16%的净值增长率位居全市场(除QDII)第3名。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过去三年累计回报达到175.64%,在全市场基金中排名首位。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业绩表现优异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显著的指数超额收益。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基金相对业绩基准北证50指数的超额收益接近150个百分点。该基金经理顾鑫峰表示:"北交所市场为公募基金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提供了良好环境。"
创造阿尔法的绝佳场所
北交所市场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发现特征。2025年上半年,北证50指数上涨近40%,包括中信建投、万家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募旗下北交所主题基金均实现超额收益。拉长周期看,过去三年有超过70%的北交所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基准指数。
顾鑫峰从市场有效性理论分析:"根据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机构参与度越高、信息消化越充分的市场,获取超额收益越困难。北交所作为成立仅四年的新兴市场,目前机构参与者不多,价值发现过程存在更多可能性。"
这种市场特性源于独特的上市公司筛选机制。截至2025年6月,新三板挂牌企业6065家,其中创新层2183家、基础层3882家。北交所的公司来自于新三板,先进入创新层,然后进入北交所,这意味着,北交所200多家公司,是从六千余家中小企业中优选而来。
顾鑫峰在调研中发现:"北交所有许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最初未被市场充分认知,如胶原蛋白市场占有率超60%的锦波生物、芳纶纸领域唯一量产企业民士达、服务器液冷市占率第一的曙光数创等,这些企业的价值发现往往需要专业研究的深度挖掘。"
华夏基金在北交所领域的系统性布局具有明显先发优势。早在2015年新三板市场启动初期,华夏基金即通过子公司华夏资本发行首批新三板专户产品,顾鑫峰担任业务负责人深度参与市场建设。2020年新三板精选层推出时,华夏基金再度成为首批获准发行可投精选层公募产品的机构,顾鑫峰出任华夏成长精选6个月定开混合基金经理。2021年11月北交所成立,华夏基金再度获批发行首批主题基金华夏北交所创新精选,顾鑫峰继续担任基金经理。
至此,华夏基金完成了从新三板专户投资,到精选屋公募产品,再到北交所主题基金的完整业务链布局,形成贯穿市场发展全周期的投资体系。
这种长期深耕使华夏基金建立起独特的认知优势。通过持续十年的市场跟踪,管理团队对北交所企业的成长轨迹、产业特性形成深度理解,其研究覆盖的广度和持续性在业内具有明显差异性。"对部分企业的跟踪研究持续近十年时间,这种长期观察有助于形成更深入的企业认知。"顾鑫峰对此表示。
顾鑫峰举例说明:“我们对某创新药企的跟踪始于2015年,当时其核心药物刚进入1期临床。通过每年2-3次的实地调研,见证其完成三期临床并于2024年提交上市申请,期间市值增长好几倍。这种伴随企业成长的研究积累,使我们能更准确把握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进程的关键节点。"
北交所“小荷才露尖尖角”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北证50动态市盈率68倍,创业板指数32倍,科创50指数138倍,中证2000指数134倍,代表大盘宽基指数的上证50指数为11倍,沪深300指数13倍。顾鑫峰对此认为,"短期市场受风格因素影响显著,2025年上半年中证2000指数上涨15%、微盘股指数上涨36%,反映经济复苏早期阶段的资金偏好。但长期看,格雷厄姆'市场称重器'理论依然有效,价格终将反映价值。"
顾鑫峰指出估值分化中的机会:"当前部分大市值成长龙头动态市盈率已低于海外可比公司。在北交所投资中,我们更注重动态选择,虽然部分股票估值较高,但每年新增上市公司提供新机会。2024年北交所新增上市企业48家,其中16家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展望北交所未来发展,顾鑫峰表示,市场基础正在持续改善,"新三板6000余家企业构成丰富的储备资源,北交所流动性水平三年间提升约30倍,机构投资者关注度持续提高,优质企业上市意愿增强。"他认为,随着新企业不断上市,投资者可选择范围持续扩大。
两年前,顾鑫峰曾将北交所市场比喻为"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今他依然维持这个判断,并引用企业家观点表示:"正如雷军先生所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在北交所市场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专业投资机构通过深度研究创造价值的能力将持续获得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