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12月5日,由科特勒咨询集团与凤凰卫视集团联合主办的“企业全球发展论坛” 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来自全球各国的企业家代表,旨在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帮助中国企业更加了解与更好融入全球市场。 用友网络总裁陈强兵应邀出席论坛,发表题为《中国新一代企业软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主旨演讲。陈强兵表示,中国企业软件产业近年来不断进化发展,已具备世界级的竞争力,作为最早布局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软件厂商,用友正加速助力中国和全球企业的数智化发展,在中国同类厂商中海外客户数量和营收规模位居第一。 01 中国新一代企业软件加速走向全球 中国企业软件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历经30多年的发展,从电脑化时代落后欧美,到信息化时代追赶欧美,再到数智化时代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发展。尤其是近些年,中国企业软件产业经历了理念创新、技术升维、产品换代、业务转型、产业生态化、市场全球化的积极创新与进化,成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不仅服务了众多中国企业,而且在全球市场也已具有竞争力。 用友作为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领导者,一直引领中国企业软件创新发展,率先提出了全球企业软件领域的中国概念 — BIP(Business Innovation Platform,商业创新平台)并完成了从ERP到BIP的产品换代,推出了用友数智商业创新平台—用友BIP。通过深度运用云计算、大数据、AI这三大企业数智化核心技术,用友BIP完成了云化、数据化、智能化、全球化、移动化、协同化、信创化、安全合规,能够很好满足企业消除信息“孤岛”、融合应用的要求,对企业的价值除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业管融合外,还向上下游延伸,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等,以便企业更好触达最终客户的需求,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商业创新,重构发展力。 作为新一代企业软件的代表,用友BIP产品水平已居于全球领先行列。目前,用友BIP已经为5.8万家大型和中型企业提供数智化服务,用户遍布各个行业和海内外。 在产品的全球化层面,用友 BIP 支持多语言、多时区、多格式、多币种、多准则、本地化接入等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和商业习惯,帮助企业快速适应海外市场。通过提供多产品国别包,用友BIP实现了针对不同国家财税制度、人力政策的本地化产品适配,例如WHT处理、VAT递延折旧、本地税表、保税区表、银行票据等。与此同时,基于客户业务应用场景,用友BIP可开展区域化、本地化应用预置,依托全球化数据模型,进一步扩大本地化应用落地范围,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开展当地业务。 02 用友已构建完善的全球化服务体系 中国企业软件出海已是产业发展的新潮流。陈强兵表示,用友作为国内最早推进全球化的中国企业软件厂商,已扎根海外市场20余年,在亚太、欧美日与中东等多地设有12个分支机构和本地化服务团队,在新加坡设有海外数据中心,业务覆盖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客户数量和营收规模位居国内同业厂商第一。 在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用友持续扩大海外布局,已经构建完善的全球化服务体系,为出海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了全球业务交付,将交付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地区分散部署转变为全球集中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稳定性,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响应海外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为客户提供及时、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用友已经为中企出海、跨国跨境、海外各区域的本地企业和机构实现上千个项目交付,覆盖财务、人力、营销、制造、采购、协同等多个领域,以及金融、零售、房地产、建筑、贸易等众多行业,助力众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如中国电信、中国港湾、格力、极兔速递等知名企业都选择了用友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伙伴。 03 东盟市场是中企出海的试金石、练兵场与探照灯 东盟市场是用友全球化进程中最早进入的区域,也是经营最深入的区域之一。陈强兵表示,东盟市场经济增长迅速,是全球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中企出海的首选地。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多元的文化氛围、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不断发展的经济态势,已然成为出海企业极为关键的试金石、不可或缺的练兵场与极具指引性的探照灯。 东盟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为出海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业务拓展空间和丰富的实战机会。企业在此可以进行各种业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尝试,使企业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过程中,积累宝贵的全球化运营经验,包括适应不同的政策法规、经济环节与商业氛围,以及应对各种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仅能提前调整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定位与合作策略,而且有利于锤炼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应变能力,逐步打造出一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强大队伍,为进军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2010年,用友进入新加坡,并以此为起点逐步打开东盟市场,目前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组建了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本地化团队,熟悉当地的商业环境和法律法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展望未来,用友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在全球化浪潮中奋勇前行,凭借卓越的产品和全球化服务体系,在东盟市场继续深耕细作,还将在全球其他区域持续拓展版图,与更多企业携手共进、扬帆出海,通过数智化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开始日期:12-10
        一家汽车仪表“隐形冠军”走到了上市关键节点。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有为”)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汽车仪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并逐步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及其他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天有为已在汽车仪表赛道占据重要位置,产品获多家客户认可,营收与业绩均在近年实现大幅增长。   汽车电子“国潮风”起 随着近年来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大趋势,汽车电子市场正快速崛起。根据赛迪智库数据,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由上世纪70年代的3%已增至2015年的40%左右,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60%;另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达1486亿美元。 在这之中,汽车仪表的规模天花板也在抬升。比如国联证券预测,全球全液晶仪表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约25%提升至2025年的约62%,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7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0.52%。 国内汽车电子企业也在随着市场扩容逐渐崭露头角。长期以来,国际大型汽车电子企业如博世、电装、大陆、伟世通等一直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0汽车电子研究报告》,全球汽车电子市场中,德、日、美企业垄断超70%,博世、电装、大陆合计市场份额超50%。国内的汽车电子市场70%左右的份额被外国企业所占有。 不过,由于国内汽车电子产业技术逐渐成熟、我国在智能车上的优势愈发明显,以及降本增效和供应链安全要求倒逼整车厂更加关注本土企业,一批具备头部汽车品牌配套能力的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始攻入国内外主要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国内汽车电子企业,正迎来一场市场与竞争格局双重变化的历史性机会。   二十年技术闯关斩获百项专利 汽车仪表是汽车驾驶员和车辆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端口,负责整车运行状态核心指标的显示、监测及故障智能报警,是保障安全驾驶、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优化驾驶体验的重要零部件。 关键地位决定了产品需具备高性能,而高性能意味着高技术标准。自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天有为不断投入资金强化技术研发。2021-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437.06万元、8458.02万元、11139.56万元,持续增长。 怎样将这些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用呢? 首先,紧跟行业风向,为研究锚定准确方向。公司研发人员对于行业最新技术方向会保持密切的关注和跟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密切的沟通反馈机制,定期组织参加各种技术交流与培训活动、参与国内外展会,了解最新的需求和技术方向,提前开展研发规划。 第二,建立较为完善的研发流程,包括立项、实施、测评、验收等多个环节。此外,公司分别在绥化、哈尔滨、大连设立了3所研发机构、建设了1座EMC专业实验室,并组建了完善的产品开发和项目管理团队,确保每个流程保持应有的专业度。 第三,制定科学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职位晋升、薪酬调整等方式,将公司与研发人员的利益高度绑定,彻底激发出他们的研发热情,营造出更高效多元的创新环境。 日积月累的投入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前期发展,天有为掌握了段码液晶抗震技术、液晶屏防静电技术等液晶屏技术,仪表信号采集和显示技术等核心技术,完善了相关生产流程和技术工艺,并完成客户资源的原始积累。 2015年-2019年,公司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持续攻关段码屏灰阶显示技术、彩色段码屏显示技术、复合屏技术等液晶屏技术,双联屏技术,光学贴合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等产品,取得了现代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等大型客户的订单,并进一步扩充产能。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境内专利135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71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拥有国际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8项。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发明奖)、2020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复评入围(汽车仪表复合屏技术)等荣誉。   庞大客户群助力业绩高增 经过多年发展,天有为已具备了为汽车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及批量供货能力,积累了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客户。包括现代汽车集团(包括其下属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现代摩比斯等)、比亚迪、长安汽车、一汽奔腾、奇瑞集团、上汽通用五菱、HyolimXE、长信科技、吉利集团、北京现代、悦达起亚、宝腾汽车、鑫源汽车、福田汽车、庆铃汽车、江淮汽车、神龙汽车、凯翼汽车等。 公司先后获得了现代汽车集团最佳供应商、长安汽车优秀供应商、奇瑞商用车最佳合作奖、一汽奔腾市场优胜奖、北京现代优秀供应商、福田汽车价值贡献奖等荣誉。 2021-2023年,天有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1%、4.21%和5.31%,在国内企业中名列前茅,行业地位稳固。 客户群的扩张极大带动了公司的业绩。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天有为营业收入分别为116753.65万元、197232.65万元、343707.85万元和203940.5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1603万元、39673.95万元和84210.11万元和55054.68万元,连年高增。        此次申请上市,天有为将拟募资超20亿元用于汽车电子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智能座舱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随着项目逐步落地,公司的规模及研发优势也将更上一层楼。
开始日期:12-05
12月3日,据深交所披露信息显示,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谱润斯”)深交所创业板IPO终止。 招股书显示,海谱润斯是一家主要从事于OLED蒸镀材料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和提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OLED蒸镀材料应用于OLED制程中的蒸镀环节。蒸镀环节系OLED面板制造中的核心环节且技术含量较高,处于OLED中段制程。其原理可以简单理解成OLED材料受热升华,在冷却的基板上沉积成膜的过程。OLED蒸镀材料是OLED蒸镀工艺环节中的关键材料,也是使OLED面板实现发光的核心功能材料,其一致性及纯度直接影响OLED屏幕的量产稳定性、良率和性能,最终影响终端等使用OLED面板设备的显示质量。 公司的下游客户覆盖了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和辉光电等国内OLED面板厂商,并与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营收方面,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海谱润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07亿元、2.96亿元、3.49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44.4万元、8474.12万元、1.02亿元人民币。 海普润斯客户高度单一,报告期内,公司对京东方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84%、 88.21%和90.12%。     从上述数据看,海谱润斯报告期内业绩表现较好,但我们都知道,公司的下游是面板行业,而面板行业被投资者称为价值毁灭型行业,相关公司即使是龙头,也就是包括公司主要客户在内的京东方、深天马、TCL科技(华星光电母公司)等估值都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行业周期性太强。 而海谱润斯作为面板的上游,即使现在OLED材料相对景气,但其实也都是下游面板厂亏本经营加大出货量的背景。虽然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等面板厂2023年以来出货量都显著上升,但业绩方面实在不敢恭维,根据京东方的公告及调研,其2023年OLED出货接近1.2亿片也未能实现盈利,从其2017年第一座6代线量产至2023年,其OLED业务就没实现过盈利。而根据其今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及今年的各轮调研披露的信息看,今年京东方前三季度的OLED业务仍然亏损。 而深天马的2023年年报则显示其全年亏损达20.98亿元,主要原因就是OLED价格不断下跌。 根据群智咨询、CINNO、Omdia以及行业媒体的公开信息,2023年入门级的柔性OLED价格最低曾经跌破20美元/片,甚至都低于BOM成本了。去年四季度以来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仅仅是略微超过BOM成本,由于折旧巨大,当前20美元/片出头的价格距离总成本依然遥不可及。 由于业绩压力颇大,一方面面板厂对消费电子终端厂商希望涨价,另一方面恐怕对海谱润斯等上游供应商也会要求一定幅度的降价。实际上前些天汽车行业中,比亚迪等车厂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情况,在面板行业也很常见。 当然了,我们也从海谱润斯的招股书及问询函中看到了相关价格变动的情况以及相关机制,说明京东方对供应商还不至于过分“压榨”,会给予一定的利润空间,以达到培育本土供应链的目标。 另一方面,OLED面板的玩家基本就大陆和韩国几家厂商,而且国内OLED的投资高峰已经明显过去一波,G6产线目前都难以满产。虽然G8.6的投资竞赛已经开始,但从京东方、三星显示的规划产能及建设进度看,和几年前G6产线蜂拥上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另外要注意到的是,G8.6投资规模巨大,仅有的几家OLED产商里面,能跟上这场投资竞赛很难很难,这意味着行业大规模投资不久就将见顶。 还需注意的是,莱特光电聚焦OLED发光层终端材料,目前已实现Red Prime、Green Host量产化供应,并持续拓展Red Host等新品类,而Red Host方面,海谱润斯的产品也正在验证中。 随着两家公司不断拓展品类,之前虽然在具体品类上竞争不大,但我们已经能预想二者之间很快将会有具体品类的竞争,换句话说,竞争将加剧。 此外,如果参考LCD材料,我们从八亿时空的业绩可以看出,虽然国产化令其有过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国内LCD投资见顶后,其增长速度难免越来越慢。  (八亿时空近10年营收和利润情况)
开始日期:12-04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思特”)创立于2011年6月, 专注于稀土磁性材料应用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单磁体应用器件和磁组件应用器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配件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等。 当前,英思特已走到上市节点,公司近日披露发行公告,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2898.3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约为1.16亿股,申购时间为2024年11月22日。 在翻阅其招股书等公开资料后,本刊发现英思特在过去经营中,存在依赖单一大客户、募投项目被质疑重复募资以及信披内容矛盾等情况。   依赖单一大客户 2019年,英思特的营业收入为1.2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2万元。2020年,公司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飙升至3.75亿元,同比暴涨195%,归母净利润达到7104.34万元,同比暴增165倍。 2021年至2022年,英思特营收、业绩继续增长,营业收入分别为6.77亿元、11.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99亿元。 英思特业绩大幅增长源于对大客户苹果的依赖。2019年10月,公司正式成为苹果合格供应商。数据表明,2019年至2023年,公司最终应用于苹果终端产品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29%、63.35%、65.95%和 67.42%。 英思特称,苹果公司的合格供应商认证过程较为复杂,投入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颇高。苹果公司选定供应商后,会展开持续且稳定的交易。并且公司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能够保障与苹果公司业务合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然而,当苹果的供应商并不是毫无压力,利润压缩、供应商之间内卷是常有的事,之前还发生过被砍单的情况。2021 年度、2022 年度、2023 年度和 2024 年 1-3 月,英思特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1.73%、31.66%、28.65%和 27.34%,虽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但持续下滑。2024 年 1-6 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较上年同期下降 30.87%,原因之一就是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 即使英思特能一直绑定苹果,也不一定能消除消费电子行业整体需求的波动。2023年,受主要终端品牌商去库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相对较低。2023年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整体市场需求疲软,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11.7亿部,同比下降3.2%,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约为1.29亿台,同比下降20.5%,2023年,公司营收为9.52亿元,净利润为1.38亿元,较上一年有所下滑。 英思特也在风险提示中表示,若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终端品牌客户出现普遍性业绩下滑,公司不能有效开拓其他领域的优质客户,公司将面临收入下滑的风险。   募投项目被质疑重复募资 本次IPO,英思特拟募集6.06亿元,其中较为重要的募投项目是消费类电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磁材及组件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工厂4.0平台建设项目,这三个项目环评文号统一为“包开环审字〔2022〕25号”。 不过,信用中国(内蒙古)网站上显示,英思特同为“包开环审字〔2022〕25号”环评文号项目的名称为“英思特稀磁产业园建设项目”,而公司在建工程中最大项目即为“英思特产业园”项目,项目预算投资额5.63亿元,该项目从2021年开始投资建设,至2023年底累计投入2.36亿元。 2021年6月30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网站还发布了一篇名为《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6亿元产业园项目于6月28日开工》的文章,文章显示,稀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6亿元,于2021年6月28日开工,项目内容包括新建磁器件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烧结中试车间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与本次IPO募投项目建设内容相似。 英思特此次拟募投项目是否与在建工程项目一致?在项目已投入巨额资金的情况下,公司还要通过IPO对已经建设的项目另外募资,此举也被市场质疑公司在有意重复募资。   发明专利多为受让 2021-2024年一季度,英思特研发费用分别为2852.51万元、4518.56万元、5636.44万元和1432.64万元,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6%、3.99%、5.92%和6.08%。 虽然英思特研发费用逐年增长,但是研发成果上却并没有相应显现。以含金量最多的发明专利来说,截止2024年9月23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经取得26项发明专利。而这26项发明专利中只有11项是自主研发申请取得,其余均是通过受让的方式取得。不仅如此,这11项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中有8项是在2022年申请取得。 考虑到英思特在2022年开始申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突击申请专利、临时包装自身研发实力的行为呢?这需要英思特亲自来说明。   信披内容矛盾 另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英思特实际控制人之一周保平,在1994年8月至2005年5月期间于德利电子有限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然而,公司2016年在股转系统发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却表明,周保平在1994年8月至2004年5月于德利电子担任业务经理。这两者的截止日期相差整整一年。 图源:英思特招股书、公开转让说明书        此外,英思特在与多名外协供应商进行合作时,采用通过第三方签订合同、结算收款、开具发票的方式。英思特实际控制人以及多名关键人员还曾为客户、供应商相关人员提供借款。截至2022年底,大族电机逾期未支付公司的货款达901.41万元。其中,55万元已在期后收回,剩余部分由英思特与大族电机及其母公司大族激光签订三方抵账协议,用来抵销英思特对大族激光采购设备产生的债务。
开始日期:11-28
11月14日深交所公告,因深圳市鑫信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鑫信腾”)、保荐人民生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回顾其上市历程,2022年6月鑫信腾创业板IPO获受理,公司原计划募资5.08亿元,用于智能装备扩产建设项目,研发及信息化升级项目,营销及服务网络升级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2023年5月,鑫信腾创业板IPO过会,但此后公司未有提交注册,事隔一年半后,最终撤回上市。   核心客户纷纷入股 鑫信腾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整机测试设备、模组测试设备、组包装设备以及线体自动化设备,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根据招股书介绍,鑫信腾已服务的重要客户包括小米、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亚马逊、联想、传音等全球知名消费电子领域品牌客户,闻泰科技、华勤技术、龙旗科技等头部ODM企业,以及比亚迪、富士康、伟创力、蓝思科技、光弘科技等大型EMS企业,公司已与上述知名企业达成长期、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凭借着多年的积累,鑫信腾目前已经成为消费电子ODM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的检测设备供应商。 上述核心客户中,不少还是鑫信腾的股东。不过,核心客户纷纷入股,为公司IPO保驾护航,对中小投资者真的有利吗? 2018年12月,受小米集团控制的小米长江基金入股鑫信腾,目前持有4.53%的股份;报告期内,鑫信腾向小米集团关联销售的金额分别为2560.60万元、1089.24万元、209.3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1%、2.90%、0.30%。 2021年12月,光弘科技入股鑫信腾,目前持有1.05%的股份;2021-2022年,鑫信腾向光弘科技销售产品金额为4953.60万元、2813.56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12%、7.46%,分别系公司当年第二和第五大客户。 2020年9月,摩勤智能入股鑫信腾,目前持有2.80%的股份;2020年-2022年,鑫信腾向摩勤智能的股东华勤技术销售产品的金额分别为2692.39万元、3654.86万元、3119.36,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29%、9.68%、8.27%,分别系公司第五、第五、第二大客户。 另外,鑫信腾的核心技术人员黄培坤、董劳成、曹利锋,监事唐宏开曾任职于比亚迪;2020、2021年,鑫信腾向比亚迪销售金额分别为3982.75万元和7935.43万元,比亚迪分别占公司当年第二、第一大客户的位置。 在资本市场,客户入股不再是新鲜事,重大客户入股也可以理解,不过像鑫信腾这种核心客户几乎全部入股,并且核心客户同时跟公司有大规模关联交易的情形,还是被市场高度警惕。该种情形下,为了IPO,为了持有的股份快速变现,有的客户可能会加大马力跟拟上市公司合作,毕竟实现了收入就实现了投资收益,上市之后呢,股份减持可能随之而来。   市场质疑公司借股权激励进行利益输送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艾鑫投资、艾鑫成长为鑫信腾的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分别为11.68%和6.73%。而在艾鑫投资的合伙人中,邢秋君、张轶凡和李迎新为公司顾问,并非员工。公司表示,公司系结合相关外部顾问对公司的贡献情况及为巩固与相关外部顾问的长期合作关系,向李迎新、邢秋君和张轶凡授予激励股权,其通过艾鑫投资间接持有激励股份外,与关联方、客户、供应商不存在其他利益关系。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李迎新2017年6月入股持股平台艾鑫投资,以对应鑫信腾有限1.65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取得激励股权,李迎新具有工业自动化和电子技术相关专业背景及多年软件设计和测试相关工作经验,受邀提供自动化测试软件、射频技术相关指导,现主要工作单位及职位为车载软件测试工程师。 邢秋君2018年8月入股持股平台艾鑫投资,以对应鑫信腾有限1.65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取得激励股权,邢秋君具有自动化领域测量与控制相关专业背景及工作经验,受邀提供深度学习算法、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视觉识别算法等方面的指导,现主要工作单位及职位为深圳市英诺美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轶凡2020年5月入股持股平台艾鑫投资,以鑫信腾有限3.88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取得激励股权,张轶凡学术研究方向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接近,受邀向鑫信腾及其子公司提供计算机视觉检测、显示器检测相关指导,现主要工作单位及职位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 市场有声音质疑,李迎新、邢秋君、张轶凡身份“耐人寻味”,分别具有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车载软件测试工程师、深圳市英诺美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的背景,这些外部人员入股的定价缺乏依据及公允性,存在利用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 不过,虽然我们就该问题对鑫信腾发送过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公司未正式对质疑声进行回应!    
开始日期:11-26
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苑股份”)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营产品包括有机碘化物、无机碘化物、贵金属催化剂、发光材料、六甲基二硅氮烷等,同时基于资源综合利用资质与工艺技术优势,开展含碘、贵金属等物料的回收利用业务,并为客户提供贵金属催化剂、六甲基二硅氮烷等加工服务。 2022年4月,博苑股份开始筹备上市工作,目前上市在即。但经过研读其招股书等公开资料,我们发现公司在管理、募投项目、数据披露等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值得重视。   内控管理出现多处疏漏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博苑股份多次与第三方发生资金拆借,并与六家供应商存在银行转贷行为。这些供应商无一例外都是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均不详,参保人数五家为0,淄博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保人数也仅有2人。此外,除了山东卓星,其余实缴资本均不显示。寿光丞阳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9月成立,次年5月就与公司发生资金往来,且现今已注销;山西谷昌贸易有限公司2019年9月成立,同年12月就与公司发生资金往来。 此外,招股书显示,2021年7月,博苑股份关联企业远华信达、硕烁投资与山东荣源签署协议,约定由山东荣源新设全资子公司潍坊荣源,山东荣源向潍坊荣源转让位于“寿光市侯镇大九路以西、新华路以南”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资产,远华信达、硕烁投资通过收购潍坊荣源100%股权的方式完成对标的资产的收购,潍坊荣源自此成为公司关联企业。 我们注意到,博苑股份实际控制人之一于国清先生曾在报告期发生多次个人取现情况,其中2021年1月取现150万,原计划用于支付潍坊荣源股权收购款,后改变主意,采取转账支付。 潍坊荣源2021年7月才设立,公司实控人于国清先生是如何“未卜先知”,提前半年取现收购当时还不存在的企业呢? 此外,博苑股份环保问题也值得审视。自2019年以来,公司因未经环保审批擅自开工、违法生产危化品、废水直排地下、排放刺鼻气体等行为,遭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及地方环保部门的多次处罚,累计罚款数额超过26万元人民币。其中,2019年12月因未经批准擅自建设危险废弃物处置项目被处以205975元罚款,以及2021年1月因未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开建多个项目被罚款47492.60元。 且在博苑股份招股书(2023年1月版)中提到2019年12月的处罚时,公司引用了《潍坊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2018年版)》文件来佐证自身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情形。然而,这一文件在2020年7月1日已失效,但公司2023年招股书中依然在引用(表一)。 表一:文件失效通知 来源:潍坊市人民政府   数据披露屡现矛盾 此次上市博苑股份拟募资约51819.04万元用于“100吨/年贵金属催化剂、60吨/年高端发光新材料、4100吨/年高端有机碘、溴新材料项目”及“年产1000吨造影剂中间体、5000吨邻苯基苯酚项目”。 而报告期内,公司部分相关产品产能利用率并不高。公司唯一披露的有机碘化物三甲基碘硅烷2021-2023年产量分别为440.16吨、579.42吨、536.20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仅有55.02%、72.43%、67.02%,公司此次扩产4100吨/年高端有机碘相当于原有产能的近十倍。 碘酸钾是博苑股份募投项目“年产1000吨造影剂中间体”的关键原材料。2021年-2023年,博苑股份碘酸钾产量分别为304.62吨、315.22吨、401.23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77%、52.54%、66.87%。 不仅如此,博苑股份官网上发布的《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示》中显示,2021年碘酸钾的产量只有288.54吨,比招股书披露的304.62吨少了16.08吨。(见表二) 表二:博苑股份环境信息公示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博苑股份数据出入不仅体现在产量上。招股书显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为公司2021年第二大供应商。在最新版招股书“客户情况及客户稳定性”中,公司披露与新和成开始合作时间为2018年,但在2023年1月版招股书和问询回复中,合作时间又变为2021年和2020年(见表三至表五)。并且,招股书中显示新和成成立时间为1994年,而天眼查显示其成立时间为1999年。 表三:博苑股份最新版招股书“客户情况及客户稳定性”部分内容 表四:博苑股份2023年一月版招股书内容 表五:博苑股份问询函回复内容   业绩持续性待考 2020-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79亿元、5.24亿元、7.98亿元、10.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6%、38.20%、52.27%、28.39%;净利润分别为0.64亿元、1.03亿元、1.76亿元、1.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30%、61.30%、70.70%、3.28%;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13%、33.79%、35.09%、27.75%。        虽然业绩持续增长,但2023年增速明显出现下滑。公司坦言,主要受精碘价格较高、有机碘化物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影响。此外还表示2022年由于碘市场价格短期内快速上涨导致的高毛利率不具有可持续性。
开始日期:11-07
近日,今大禹公告,2024年10月25日,公司收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关于终止对北京今大禹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的决定》(北证发[2024]96号),北交所决定终止对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审核。 资料显示,今大禹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工业废水处理解决方案和精细化运营管理服务。公司深耕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多年,以高浓度、难降解、高含盐焦化废水资源化处理为基础,逐步向清洁炼化和新能源等行业渗透。据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清洁炼化行业成功运营了新疆广汇工业废水托管运营项目、在新能源行业签署了多晶硅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合同,拓展了公司的业务领域。 在今大禹披露招股书后,我们曾就华陆公司疑似“带业务突击入股”以及上市前大手笔分红等问题对今大禹发去采访函,并获得今大禹的正式回复。   冲刺上市的主要时间脉络 2024年3月6日,今大禹在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辅导下,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的辅导验收。 2024年3月13日,公司向北交所报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材料。 2024年3月15日,公司收到了北交所出具的《受理通知书》(编号:GF2024030001),北交所已受理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 公司于2024年9月24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终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的议案》《关于撤回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材料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已对《关于终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的议案》发表了同意的独立意见。该议案已经2024年10月10日召开的2024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024年9月25日,公司向北交所提交了《关于北京今大禹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撤回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报告》,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终止审核2024年10月25日,公司收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关于终止对北京今大禹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的决定》(北证发[2024]96号),北交所决定终止对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审核。   华陆公司“带业务突击入股”? 2023前三季度,公司的第一大客户为华陆公司,营业收入占比为31.93%,金额为7105.63万元。而2020至2022年,华陆公司并未出现在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中,结合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报告期内分别高达99.94%、98.10%、97.43%及94.90%的数据,基本表明2020至2022年华陆公司和公司并无业务往来,或者业务往来占比非常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不过,根据招股书披露,2023年度公司第一次股票定向发行,华陆公司认购了公司300万股股份,具体时间来看,2023年1月16日公司于新三板挂牌后,华陆公司便迅速现身,在公司挂牌的两日后,也就是1月18日,认购了公司300万股股份。而在2023年8月9日、2023年8月25日,公司又进行了第二次股票定向发行,定向发行确定发行对象后,实际发行股票数量为1100万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11000万元,认购对象为华陆公司、巴州金信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正泽富创新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借款/银行贷款。目前华陆公司直接持有公司13.51%的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华陆公司在认购份时,华陆公司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曹文彬签订了《股份回购协议》,约定双方同意,截至2025年12月31日,标的公司如未能实现在证券交易所IPO,华陆公司有权要求曹文彬按年化5.5%的收益率回购部分或全部股份。回购协议中的终止及恢复条款,均以能否最终上市为前提。 华陆公司这种“带业务突击入股”并迅速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的行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 今大禹回应如下: 华陆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点骨干企业,其聚焦工程、研发、实业、装备四大业务板块,在多晶硅技术工程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根据华陆公司官网披露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华陆公司总体承担设计的多晶硅项目总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95%以上。多晶硅的生产和研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量较大,传统方法处理后出水的有毒有害金属离子、氟等不能稳定达标,对水资源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华陆公司作为多晶硅项目技术工程的总设计方,污水处理能力成为制约其承接业务的核心因素之一。 今大禹作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的综合服务商,深耕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多年,凭借为多个客户提供水处理解决方案和运营管理服务,在废水解决方案工艺设备设计、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具备较强的业务服务能力。 华陆公司迫切需要提高多晶硅生产工艺流程的污水处理能力,而今大禹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双方互补性较强、业务协同性较高。 基于以上原因,华陆公司于2021年上半年就开始与今大禹进行了股权投资的初步接触和沟通。由于华陆公司需要履行尽调、评估和备案工作,以及今大禹2022年下半年正处于新三板挂牌审核期间无法启动定增程序,直至2023年1月,今大禹完成挂牌后才启动定增。华陆公司投资今大禹是基于对其产业价值的认可,双方的业务合作是建立在业务协同的基础之上,不存在突击入股和利益输送的行为。   实控人家族变相套现? 根据招股书,在报告期内,今大禹共进行了四次股利分配,其中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别进行了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2000万元及约4000万元,三次现金分红金额共计约8000万元。   公司控股股东为曹文彬,实际控制人为曹文彬、田珊珊和曹普晅。其中,曹文彬与田珊珊系夫妻关系,曹文彬与曹普晅系父子关系,田珊珊与曹普晅系继母子关系,三人为一致行动人,三人合计控制公司60.70%的股份。鉴于2023年以前公司实控人家族控股比例更高,这意味着实控人家族从分红中获得了大笔现金。 此次IPO,公司拟募资金额为1.8亿元,计划用于环保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并计划将其中的442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公司先大手笔现金分红,再上市募资补充大量流动资金的行为,是否合理? 2、2023年公司大手笔现金分红4000万元的同时,还多次定增募资补充流动性和还债,这是否是实控人变相套现的行为?实控人这种行为是不看好公司长期前景吗? 对此今大禹分别进行了回应,关于分红方面,今大禹回应称,公司分红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增强股东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与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公司在充分考虑业务开展资金需求,兼顾公司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前提下进行了现金分红。公司股东还包括员工及持股平台。员工入股后公司持续稳定的分红,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与获得感并提升了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使公司与员工得以共同成长与发展。 二是今大禹2023年初于新三板挂牌成功,并引进了多名外部投资者,作为一家非上市公众公司,积极响应证监会和全国股转公司指导要求各年度进行分红。 公司募集资金部分用于补流主要是期后签署了大额经营合同,经营规模扩大、对于流动资金需求增加,募集资金有利于增强公司综合实力,更好的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作为一家非上市公众公司,兼顾股东回报保持分红的持续性和留存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均有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适当募集资金补流亦具有合理性。 关于实控人是否变相套现及不看好公司前景等问题,今大禹回复如下: 2023年12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6号——权益分派》,根据该指引第八条之规定:“挂牌公司筹备发行上市且与证券公司签订辅导协议的,若拟分配现金红利金额超过所依据报告期末未分配利润的50%,应当在权益分派方案制定阶段结合上市融资需求,审慎评估分配现金红利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主办券商应当对挂牌公司上述说明发表意见,并不晚于挂牌公司股东大会召开前披露。” 报告期内,公司三次分红占当期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比例分别26.57%、28.23%和44.24%,均未超过报告期末未分配利润的50%,分红金额合理,符合上述法规要求。公司为增强股东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与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在保证自身正常生产经营前提下进行利润分配,不会对公司的现金流情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匹配,不存在“实控人变相套现”、“实控人不看好公司长期前景”等情况。 公司实际控制人长期看好工业废水资源化处理行业及公司作为专业的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全周期的创新型综合服务商的发展前景,且已承诺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锁定其持股,若公司未来出现因业务规模增长而带来较大的资金需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排除采取在合适的时机增持公司股票或为公司提供流动性等举措以支持公司发展,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和保障。 未来,公司也将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利润分配,优先选择现金分红方式分配股利,不断提高投资者回报,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开始日期:11-05
温州聚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星科技”)10月29日完成申购,申购价格6.25元,公司将登录北交所。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统计,2021年度至2023年度,聚星科技铆钉型电触头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均排名第一(按照销售数量统计)。 从业绩的表现来看,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聚星科技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发展还不错。在上市过程中,聚星科技被关注较多的包括其家族氛围较浓,两个月内上演“一手分红、一手募资、一手上市”的操作,上市公司温州宏丰在诉讼中反映的公司招股书引用的其产品技术参数不真实及对比信息存在误导性,公司发布诉讼进展时公告搞错公告编号等。   业绩波动中上升 招股书资料显示,聚星科技主营业务为电接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触头和电接触元件,系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公司电接触产品还包括电接触材料,该产品是生产电触头、电接触元件的核心原料,公司生产的电接触材料主要用于生产电触头及电接触元件,少量用于对外出售。 从业绩的表现来看,聚星科技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发展还不错,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9,594.22万元、49,187.51万元、60,274.12万元和43,556.82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8,164.45万元、48,340.16万元、57,648.57万元和42,106.65万元,2021年度至2023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上涨46.76%、下降16.89%和上涨19.26%。 聚星科技解释称,2022年度公司收入较2021年度有所下降主要系原材料银及银合金价格下降导致产品单价有所下降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带来的下游需求降低导致销量有所下降;2023年度,公司收入较2022年度有所上升,主要系原材料银及银合金价格上升带来的产品单价上升以及下游客户需求回升带来的销量上升。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792.43万元、3,661.11万元、7,532.71万元和4,789.68万元。 聚星科技称,2022年度,公司净利润率较2021年度有所降低,主要系:①2022年度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细分产品结构变化和新增固定资产等因素影响,毛利率有所降低;②公司新办公楼和部分未明确使用用途的厂房于2021年9月转入固定资产,2022年度相关折旧与摊销金额上升,以及支付的中介服务费增加,而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导致2022年度管理费用率上升幅度相对较大。2023年度,公司净利润上升较多,主要系本期受原材料价格变动、原材料库存、细分产品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毛利率上升较多,以及中介服务费有所减少、销售人员职工薪酬有所下降导致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2024年1-6月净利润年化金额较2023年度有所增长,主要系本期受下游需求增长、承接部分低核价毛利率订单等因素影响,销售收入年化金额大幅增长。 基于公司目前的订单情况、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聚星科技预计2024年1-9月的业绩情况如下:预计2024年1-9月营业收入约为66,000.00万元至73,000.00万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57.36%至74.0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8,300.00万元至9,200.00万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50.09%至66.3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7,400.00万元至8,200.00万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41.20%至56.46%。   家族氛围较浓 在公司的直接或间接股东、中高级管理人员中,有不少是实控人亲属。例如,公司董事会秘书陈林锋是陈静的堂弟,公司行政督察、温州聚一的有限合伙人王哲为陈静的妹夫,温州聚一的有限合伙人徐金兴为公司股东徐静峰的妹夫,公司股东苏晓东与温州聚一的有限合伙人苏晓霞系兄妹关系。 另外,担任董事、企业管理顾问的林显金,出任监事会主席、采购部经理的沈大勇不仅是与陈静一起创业的伙伴,还都是陈静在90年代温州东南飞鸽电子有限公司工作的同事。 除此之外,2018年3月,徐静峰、孙乐夫妇通过增资入股成为公司第二、三大股东,此后公司收购徐静峰夫妻二人控制的联越环保电接触相关资产。同年5月,徐静峰、孙乐夫妻进入公司任职,分别担任副总经理、客服部副经理。如今,孙乐已经从公司退休,而徐静峰任职行政督察。   两个月内上演“分红、募资、上市”操作 2023年5月10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股票定向发行说明书>的议案》等相关议案。2023年5月25日,公司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前述议案。本次股票定向发行价格为4.00元/股,发行对象为陈静、孙乐、徐静峰、苏晓东、林显金及刘启卫,发行数量为25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000.00万元,募集资金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该项工作于2023年6月完成。 但是该项定增事项审议通过前两天,即2023年5月8日,经公司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以总股本108,000,000.00股为基数,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本次权益分派共派发现金红利43,200,000.00元。 当上述定增事项结束后的下个月,即2023年7月9日,公司就与安信证券(现国投证券)签订书面辅导协议,拟在北交所IPO。 即短短两个月内,公司上演了一出“一手分红、一手募资、一手上市”的操作。   信息披露不严谨 上市公司温州宏丰(300283,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曾于2022年7月18日作为原告将公司(被告)告上法庭,因公司前次拟创业板上市时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引用的其产品技术参数不真实、对比信息存在误导性、相关披露信息构成商业诋毁和不正当竞争等为由,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23年4月3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2022)浙03民初1579号民事判决书,原告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败诉。一审原告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不服从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浙03民初1579号民事判决书做出的判决,已于2023年4月17日提起上诉。2023年4月20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予以立案。 上述人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请求依法撤销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浙03民初1579号民事判决书做出的判决,并依法改判支持上诉人的全部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 1、一审判决认为被告涉案《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被诉内容不构成商业诋毁,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均存在错误,依法应予改判; 2、本案争议在行业内具有典型意义,一审判决之错误认定如不予纠正,将会造成不良示范效应,不仅是对上诉人合法权益的严重损害,更有损公认商业道德和公平竞争秩序。 二审情况:2023年10月11日,公司收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9月20日作出的(2023)浙民终47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但在公告相关进展时,公司却将公告编号搞错,不得不又发出更正公告。   图:聚星科技信息披露更正公告   来源:历史公告  
开始日期:11-04
受整体消费偏弱影响,白酒行业今年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各酒企积极应对行业变化趋势,采取多项目措施加以应对,但企业的投入产出并不是线性的,一些长期投入不一定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效果。 从我国酒类流通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较为分散。2022年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前五的份额合计为2.33%,对比美国、英国、德国CR5分别为60%、60%、70%,表明我国竞争格局分散程度高,但也说明提升空间仍大。   社会消费偏弱,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客观来讲,受社会消费整体偏弱的影响,白酒消费今年并不是很乐观,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酒类有效需求下降、库存高企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情况。根据《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至6月,983家规上白酒企业中,亏损企业超过36%。多家机构预计,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部分白酒上市公司将面临业绩增速放缓压力。 最直观的感受是,今年部分品牌价格倒挂严重,连市场最坚挺的飞天茅台批价今年都有明显波动,内在原因仍在于市场对未来整体消费恢复的信心不足。 目前的白酒市场相对较冷。按照惯例来看,“金九银十”历来是白酒消费的旺季,但在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期间,白酒市场消费略显平淡。相关机构研报指出,今年双节白酒整体消费氛围弱于去年,行业进入渠道去库存阶段。 白酒行业的供需变化,显然在资本市场颇受关注,但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周期波动,正如长江证券研报指出,白酒品牌化、高端化的大周期仍将在部分波折下长期存在,经济波动的中周期仍将对白酒需求产生较大影响,渠道库存、批价的短周期仍将影响经销商的经营心态,行业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A股酒类流通唯一标的,积极应对行业变化 2019年1月,华致酒行登陆资本市场,在深交所上市,成为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 回顾公司的发展,从2005年第一家华致酒行开业,就以高端名酒代理与“保真”理念起家,目前,公司已形成了“精品、保真、服务、创新”的核心理念。 2005年华致酒行与五粮液共同合作开发年份酒,由公司负责产品外观设计与市场推广,五粮液负责生产,2010年明确公司为50°、55°五粮液年份酒的全国总经销商。2011年公司获得普通五粮液系列、贵州茅台酒系列的一般经销权,并陆续获得珍酒、湘窖、福酒、香格里拉高原干红等产品的全国总经销权。2015年公司与贵州茅台合作推出贵州茅台酒(金),此后大力度开展与名酒厂合作开发产品业务。 名优酒企的话语权较大、品牌力强,故名优酒品的一级经销权通常较稀缺,目前华致酒行拥有的名酒标品配额表现稳定,而总经销权通常能体现华致酒行在产品推广能力上的较强竞争力,亦能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行业的深度调整,尤其是价格倒挂等现象出现,显然对于酒类流通类企业会有影响。不过,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周期,只是长短差异而已,作为企业自身来讲,还是提升自身竞争力最为重要。 针对行业和消费群体的变化,华致酒行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1、以门店为载体,开创用酒新体验; 2、以消费者为根本,深化产品布局; 3、以服务为核心,打造品牌强势力; 4、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团队凝聚力。 2024年,公司继续聚焦华致酒行3.0门店升级迭代,开创“名酒+高档餐饮+文娱生态”新模式,打造创新高端体验空间,构建起集购酒、品鉴、休闲娱乐、宴请会客、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门店。同时优中选优,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高质量合伙人,携手强势团购资源,占据关键地标,覆盖核心城市、交通枢纽、高端社区,持续释放高端酒水韧性与成长性,稳步推动3.0门店高端升级迭代。 华致酒行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早已构建了覆盖广泛的全渠道营销体系,形成从生产厂商到终端消费者的全面连接,这也使得公司保真体系居领先地位。 今年下半年,面对白酒行业发展新周期,华致酒行深化“两点一线”(即华致酒行、荷花金蕊天荷为两点,华致服务小组为一线)战略目标,围绕“优质合伙人+精品酒”开展BC一体化营销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寻找优质合伙人,稳步推进3.0门店布局;进一步加强与上游名酒厂合作粘性,打造“一超多强”的精品酒矩阵,以全面且丰富的产品矩阵回应市场挑战,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及酒水产品进阶需求;常抓不懈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精准把握消费者消费偏好,聚焦中高端圈层客户对于优质产品的需求,持续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围绕“华致铁军”精神内核,积极打造全能型的营销队伍,加强人才选拔与培养,构建动态平衡的人才供应链,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体来看,华致酒行在数智化升级、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有利于产品保障、客户服务、门店和物流的管理的持续提升,也使其正成为现代化服务业酒水流通领域的典型代表。 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华致酒行扩张较快,给企业带来了营收端的较快成长,但利润端有所波动,不过,作为投资者,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企业的投入产出并不是线性的,一些长期的投入不一定会体现在某段特定的报告期内,毕竟创新模式探索需要付出成本,但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是长期有益的。   行业集中度仍偏低,龙头企业空间广阔 2015年后白酒行业的集中度呈现加速向上态势,2022年行业收入CR5约为43%,但酒类流通领域,行业集中度却小得多。 目前,我国主流酒类流通企业规模化大企业数量明显较少,根据华鑫证券研报,华致酒行、壹玖壹玖、泰山名饮门店数量与营收规模均位于第一梯队,其中,华致酒行是我国酒类流通领域上市第一股。酒仙网、酒便利、名品世家、京东酒世界、百川名品营收超过10亿,另外,葡萄酒进口运营商挖酒网、ASC精品酒业、中粮名庄荟亦在2018/2019年达到10亿销售规模,上述企业可以归类为第二梯队。营收规模在10亿以下1亿以上的流通企业可划分为第三梯队,其中银基集团过去以较强的经销资源在高端品牌中话语权较强,后因行业整体影响被迫转型且未成功;品尚汇、红酒世界、金易久大则以代理葡萄酒为主。 从酒类流通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较为分散。根据华鑫证券的研报,2022年华致酒行、壹玖壹玖、酒仙网、名品世家、酒便利在酒类流通行业市占率分别为1.02%、0.55%、0.53%、0.12%、0.11%,市占率较2017年同比+0.68/0.07/0.53/0.03/0.02pcts,集中度缓慢提升。2022年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前五的份额合计为2.33%,对比美国、英国、德国CR5分别为60%、60%、70%,表明我国竞争格局分散程度高,但也说明提升空间仍大。
开始日期:10-29
我要订阅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