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深圳时代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装饰”)的IPO之路可谓坎坷,前后历时数年,保荐券商从中信建投换到招商证券,最终也没有避免在本月初被深交所终止审核,终止审核的原因是2月26日时代装饰和招商证券分别向深交所提交了撤稿申请。 作为主要面向大型房地产客户开发住宅批量精装修业务的建筑装饰公示,时代装饰报告期内业绩出现了明显的趋势逆转,这与下游房地产行业的现状的关联性不言而喻。   业绩趋势逆转向下   时代装饰是国内建筑装饰行业前列的住宅精装修、公共建筑装修、幕墙及景观工程装饰服务提供商,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报告期内,公司住宅精装修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0.40%、78.94%、75.10%和77.45%。 报告期内,时代装饰营业收入分别为371,093.48万元、406,198.63万元、349,145.59万元和138,005.3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887.04万元、11,836.15万元、6,651.39万元和1,921.18万元。 显然,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时代装饰的趋势已经从上升逆转为下降。 时代装饰称,2020年和2021年,公司业绩整体较为稳定;2022年和2023年1-6月,受房地产行业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时代装饰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1.79%、11.53%、10.90%和10.99%,有所下降。 时代装饰称,目前,国内从事建筑装饰的同类企业较多,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较为激烈。随着国内建筑装饰企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中包括亚厦股份、瑞和股份、建艺集团、中天精装、宝鹰股份、中装建设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资金实力、业务规模、设计、施工及综合配套服务等专业化程度方面已具有较强实力,是公司重要的竞争对手。 激烈竞争虾,时代装饰的行业地位也逐年下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时代装饰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综合数据统计结果(装饰类)中分别位列第15名、第21名和第23名。   依赖万科、华润 流动性堪忧   令人担忧的还有时代装饰的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433.55万元、-10,662.72万元、714.34万元和-27,737.10万元。显然,整个报告期内,时代装饰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明显的净流出状态。 时代装饰在招股书中坦诚地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通过经营性负债和银行借款来满足日常营运资金的需求。 时代装饰对流动性地“饥渴”从其拟募资4.5亿元补充运营资金就可以体现,这几乎占到了其拟募资金额的一半。 报告期内,时代装饰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95%、79.30%、82.67%和84.82%,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更具体地看,与其说是依赖前五大客户,比如说时代装饰其实是抱着万科和华润两条大腿,报告期各期,时代装饰来自万科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31.65%、35.11%、29.32%、23.40%,分别为时代装饰的第1、1、2、2大客户;同期,来自华润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6.98%、25.18%、34.95%、40.09%,分别为时代装饰第2、2、1、1大客户。       报告期各期末,时代装饰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合计金额分别为145,927.70万元、174,456.90万元、190,535.84万元和184,233.35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6.29%、77.02%、78.28%和77.86%。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客户及其占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比例如下表所示:     将时代装饰的利润和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综合看,公司可谓辛辛苦苦干活儿,却收到一大推白条,还不得不计提巨额坏账,以至于吞噬大量利润,利润规模甚至远不及各期的坏账准备。 时代装饰称,尽管公司与万科地产、华润集团、保利地产、招商地产、中海地产等优质房地产企业合作多年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者上述主要客户受宏观经营环境、房地产调控政策、自身经营状况等因素影响而导致与公司的业务合作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近期关于万科流动性的传闻甚嚣尘上,像时代装饰这样的供应商,无疑又是坏消息。
开始日期:03-25
常州武进中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瑞股份”,证券代码:301587)是一家圆柱锂电池精密安全结构件研发、制造及销售商,主要产品包括动力型、容量型锂电池组合盖帽系列产品。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中瑞股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业绩实现了大踏步提升。不过,随着国内锂电池产业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作为上游的中瑞股份在2023年也显然受到波及,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2023年业绩倒退 中瑞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精密安全结构件是圆柱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动力锂电池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要求。由于关系到电池的安全使用,锂电池客户对安全组件的认证周期较长,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工艺积累、技术储备和客户拓展能力。中瑞股份称,公司坚持定位于中高端产品市场,持续发展下游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智能家居等动力型锂电池行业的优质客户,已与LG新能源、能元科技、比克电池、力神电池等国内外行业领先锂电池生产销售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特斯拉Model 3、Model Y等新能源汽车,小牛、哈啰、雅迪等品牌电动自行车,戴森(Dyson)、TTI、博世等品牌电动工具,以及数码3C类产品等,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美誉度。 来看业绩,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1-6月,中瑞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45,998.43万元、64,768.38万元、76,376.09万元和36,167.58万元,2020年度至2022年度复合增长率为28.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647.45万元、13,276.72万元、17,034.74万元和7,219.56万元,2020年度至2022年度复合增长率为73.68%,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及利润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成长性良好,不过,这种良好增长态势从2023年全年看却戛然而止。 公司经审计财务报表的审计截止日为2023年6月30日,2023年度业绩则经过审阅但还未审计。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85.2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7%,主要原因为: (1)国内锂电池产业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小动力市场甚至出现阶段性需求不足的情形,受此影响,公司18#等型号组合盖帽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2023年碳酸锂等锂电池原材料成本波动较大,部分下游国内圆柱锂电池厂商减少了生产计划,开工率未达预期,导致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减少。 2023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3,596.6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03.35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5.91%、26.01%,主要原因系受18#等型号组合盖帽产销量同比下降影响,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上升,营业毛利金额同比下降16.46%,从而导致公司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4.27%,经营业绩较上年有所下降。 2023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22.8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42%,主要系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原材料采购增加所致。 根据管理层初步测算,公司2024年1-3月营业收入预计为17,600万元至19,6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47%至11.8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60万元至3,7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61%至13.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90万元至3,6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69%至14.26%。2024年一季度,公司锂电池结构件产品销量预计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因此经营业绩实现同比上升。   依赖特斯拉的销售情况 报告期内,中瑞股份聚焦圆柱锂电池行业优质客户,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5.62%、78.97%、85.26%和88.51%,占比较高。报告期内,中瑞股份来自LG新能源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报告期各期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8.04%、47.50%、62.87%和70.37%,公司对LG新能源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50%。LG新能源系国际锂电池龙头企业,中瑞股份的锂电池组合盖帽产品通过配套LG新能源的圆柱锂电池,最终主要应用于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随着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畅销,公司对LG新能源的销售金额亦逐年上升。若特斯拉减少对LG新能源的锂电池需求,或者LG新能源减少对公司锂电池安全结构件产品的需求,将导致公司的营业收入下降。对于成熟产品,LG新能源会与公司协商调整采购价格,如果LG新能源对公司产品采购量的增加不能覆盖价格下降的不利影响,也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以动力型锂电池组合盖帽为主,销售收入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00%、96.32%、96.05%和96.02%,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公司产品作为动力锂电池安全结构件,终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储能等市场。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为圆柱锂电池安全结构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等环节,动力型组合盖帽产品应用于圆柱锂电池,技术路线和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目前,圆柱锂电池的整体装机量与市场占比最高的方形锂电池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公司未能及时完成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布局,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024年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在二月中下旬比亚迪打响“第一枪”后,自主、合资与“新势力”纷纷入局。进入三月,战势逐渐白热化,覆盖的车型也从新能源蔓延至燃油车,部分车型甚至出现了“一天一个价”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去年有所不同,今年车市“价格战”引发的淘汰赛将进一步加速,可谓“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汽车产业链长,波动力强。一辆车的制造涉及上万个零部件,背后是庞大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如果此轮价格战导致整车厂没有合理利润,必然会对上下游企业形成挤压,中瑞股份这样仰仗特斯拉销售情况的上游供应链企业,最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将持续关注。
开始日期:03-21
一个产业从朝阳再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规模和渗透率再难快速提升,往往要经历产能的出清,而产能的出清往往又伴随着价格战,从光伏、面板、集运,再到煤炭、钢铁等行业,无不经历过惨烈的价格战,最终达成主动或被动的供给侧改革。 现在,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同样的故事,只不过,加上被新能源汽车压制多年的传统车企也加入战局,这才有了3月1日9家车企官宣降价促销的发生,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价格战愈演愈烈 本轮价格战从春节后开工不久便开始,由比亚迪首先打响。 2月19日,高喊着“电比油低,荣耀再出击”比亚迪宣布旗下两款插混车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起售价为7.98万元,相较于上一版本冠军版车型,两款新版本车型价格均下降了2万元。 短短几天,五菱星光、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北京现代、上汽通用等多家车企宣布降价。 3月1日,比亚迪宋Pro荣耀版降价2万元上市。根据红星资本局的报道,当天,除比亚迪以外还有8家车企官宣降价或限时优惠。 吉利推出2024春季购车节,3月期间限时钜惠20亿元,现金优惠至高4.7万元,还有至高10万元的免息贷,至高1万元的置换补贴。活动涵盖星越L、星瑞、博越、帝豪、缤越、缤瑞、豪越、ICON、熊猫车系,降幅为3000元至1.4万元。 同时,吉利旗下的微型电动车熊猫MINI龙腾版上市,售价3.99万元;3月购车权益包含至高1万元现金红包、赠送便携式充电枪以及质保、金融礼遇。 上汽大众途昂家族开启限时优惠,2024款途昂380TSI四驱尊崇豪华版限时优惠价27.99万元,2024款途昂X 380TSI四驱尊崇豪华版限时优惠价26.5万元。同时,途昂家族2.0T车型可享2000元现金抵用券或3年无忧保养套餐。 飞凡F7推出3月限时购车优惠政策,飞凡F7进阶版、进阶Pro版、长续Pro版、性能Pro版降价2.5万-3万元,还有免费升级舒适包、终身免费使用价值3万元的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软件包,以及金融、流量方面的礼遇。 继2月19日和20日宣布2月限时优惠后,3月1日,长安启源官方宣布,启源Q05 125km长续航版车型9.69万元起售,此前的起售价为13.19万元。长安汽车同日宣布,微型电动车长安Lumin车型至高优惠1.2万元,全系车型可享受0息金融礼。 奇瑞集团宣布推出“百亿补贴置换季”活动,涵盖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以旧换新置换补贴至高达4万元。此外部分车型还推出限时优惠,最高综合优惠幅度达到1.9万元。 智己LS6推出“春季限时购车权益”,即日起至3月31日下定,可享“现金立减礼+增换购好礼+豪华增配礼”,至高价值5.78万元。 现代ix35沐飒推出限时优惠,售9.98万起,起售价下调2.2万元。 特斯拉也坐不住了,3月1日推出限时购车政策,最多可享3.46万元的优惠:Model 3/Y后驱版现车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Model 3/Y全系现车限时指定车漆福利,最高省1万元;Model 3/Y后驱版现车限时低息金融政策,年费率低至1.99%。 当然了,价格战还在不断升级,截止3月4日,3天内共有小鹏等11家车企官宣降价促销。加上3月1日降价的车企,4天内已有17家车企卷入。 除了价格战之外,另外几则消息也是近期汽车板块较热的:一是2月18日,龙年春节复工第一天,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据界面新闻报道);二是苹果取消了内部立项已达十来年的造车计划;三是小米汽车定价爆料、辟谣问题反复发酵。 海外新能源车企也面临压力,美国新创电动车厂商Fisker周四(2月29日)宣布裁员15%并寻求融资,坦言公司亏损扩大,已没资金能维持运作。消息一出,Fisker股价瞬间崩跌37%,每股不到0.5美元。   产能出海不会一帆风顺 据乘联会消息,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全年渗透率35.7%,提升8.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84.1万辆,同比增长39.8%,环比增长8.9%,渗透率突破40%,12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再次突破40%,达40.2%,较去年同期29.6%的渗透率提升10.6个百分点。 随着规模和渗透率到达当前规模,未来产业降速成为行业新的共识,就如上海证券交运设备团队所认为,2024年车市将延续2023年开始的销量增速放缓趋势,竞争继续加剧。如此背景下,凶猛的价格战几乎已经不可避免。 2月18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就表示,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驶在快车道,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 除了国内市场的“内卷”,庞大的产能也需要出海。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占新能源销量比重却仅为12.67%。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王者”,比亚迪2023年海外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仅为24.28万辆,占其整体汽车销售比例仅为8.03%。可见,中国汽车出海空间依然有较大潜力。 虽然凭借极强的产品性价比,强势崛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给传统欧美等汽车豪强带来了强大压力与挑战,但出海的阻力也是巨大的。近期,美商务部长发表惊人言论:“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他们同时熄火。”该言论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维暴露无疑,而给我们的警醒则是出海路途不会一帆风顺,甚至要面临惊涛骇浪。因为,汽车产业一直是中、美、欧等国家的支柱产业,谁都不会轻言放弃。 未来围绕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导权与定价权,在企业层面,甚至是国家层面的较量与博弈可能还会进一步升级,全球车企间的竞争也将变的更加惨烈,而车企之间的全面竞争可能才刚刚开始。 而作为投资者,在对汽车板块做出投资决策前,对行业的现状、未来潜在的机会与风险一定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开始日期:03-11
       日前,美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新科技”)公布新股发行结果,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1181.42万股,认购金额为1.71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7.28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612400%,弃购金额为105.55万元,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 美新科技主要从事塑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业绩下滑且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 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的报告期内,美新科技的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如下:   很明显,从公司此前三个完整年度看,2022年出现了收入增加但利润反而减少的现象,表明盈利能力出现退步。另外,报告期内的三年半,公司每一期的经营性现金流都为负。 根据招股书注册稿,这种情况在2023年全年也没有太大的好转。经审阅,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如果根据《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公司 2023 年度主要经营业绩情况如下:   综合上述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全年,美新科技预计营收将同比增长,但无论是归母净利润还是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都呈现同比减少的现象。另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仍然为负,且-13795.43万元的规模与2023年上半年末的-12625.43万元相比,表明2023年下半年仍然为净流出状态。 基于公司目前的在手订单、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经公司初步测算,2024 年 1-3月公司主要经营业绩预计情况如下:   显然,收入增加但利润反而减少的现象仍在持续。   与近邻公司对簿公堂 从天眼查查询到的信息看,美新科技近几年来涉及两起被诉讼案件:一是惠东美化塑胶实业有限公司由于侵权责任纠纷而将公司告上法庭,该案件于今年1月3日和9月11日两次开庭;二是广州纵凌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由于服务合同纠纷将公司(公司于2021年更名)告上法庭,该案早已于2018年开庭。   查询惠东美化塑胶实业有限公司信息后发现,该公司也位于惠东县大岭镇十二托乌塘地段,与美新科技地址一样。可以说两家公司是近邻了,彼此应该比较了解,现在却对簿公堂。     另外,2019年至2020年,美新科技曾因申报的特定参数申报与海关目录规定不符受到海关处罚,事情因配方调整、进口塑料再生颗粒的规格、参数发生变化,报关人员对于规格对应的编码理解不到位导致申报的聚乙烯商品编码与实际不符,并受到5次行政处罚。   当然了,由于时间的推移,公司最新招股书的报告期是从2020年起,因此上述5件处罚在最新报告期仅披露了2020年大鹏海关的处罚。   产能“大跃进” 2020-2022年,美新科技产能利用率先增后减,2023年上半年稍有复苏,但报告期内整体来说都远远没有达到满产或者说产能紧张的地步。   此次IPO,美新科技计划募资9.58亿元,其中5.10亿元用于美新科技新型环保塑木型材产业化项目(一期)、4353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5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2.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在募集资金到位后的3年后,公司的产业化募投项目将逐步达到年产约7万吨的设计产能,与现有产能基本相当。 公司募投必要性之一是抢占国内户外型材市场份额,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另外,公司也将“解决公司产能瓶颈,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列为募投必要性。 然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境外收入占比均超95%以上。同时,美新科技境内收入占比较少,报告期内,公司的内销业务收入分别为 1,901.91 万元、3,074.51 万元、3,445.59 万元和 2,248.94 万元,占各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83%、4.45%、4.65%和 5.64%,占比较低。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提示拓展国内市场仍有不确定风险。 这种情况下,公司就迫不及待地“大干快上”扩张产能,想要产能“大跃进”。而且,从披露的数据看,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都不饱和,显然产能是够用的,公司募投必要性中的“产能瓶颈”一说从何而来?  
开始日期:03-11
浙江丰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岛食品”)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果蔬罐头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桔子、黄桃、什锦、红西柚等罐头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丰岛食品正申请在北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   公司基本介绍 根据招股说明书,丰岛食品产品包装有高阻隔塑料杯、高阻隔塑料瓶、马口铁罐、玻璃瓶等,包装规格可根据客户需求而专门定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品牌沉淀和对产业链的不断探索,公司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桔子和黄桃罐头为核心、兼顾多品类罐头产品的特点。 出口方面,丰岛食品采用OEM业务模式与国际知名品牌商进行合作,海外客户包括Walmart、Liberty Foods、Rema Foods、Sysco、Dollar General、Cargill等国际知名品牌。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多年以来公司水果罐头出口金额排名行业前列。 内销方面,丰岛食品自有品牌“丰岛鲜果捞”产品以健康、方便、营养、时尚等特性深受国内消费者青睐,获得中国罐头工业协会颁发的“2019年度中国罐藏食品领先品牌”“改革开放40年中国罐藏食品品牌”等荣誉。2022年,公司荣登“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官方水果制品供应商”榜单。公司国内客户包括山姆会员店、世纪联华、大润发、老婆大人、零食很忙等国内知名零售连锁企业。自设立以来,丰岛食品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2020年至2022年,丰岛食品对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59.77%、46.49%和48.74%,占比较高,其中对第一大客户Walmart销售占比分别为34.91%、27.19%和24.56%。 2020年至2022年,公司产品以境外市场为主,广泛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上述时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2.10%、73.26%和68.02%,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与利润来源。   外汇业务大额亏损且信披违规 2020年至2022年,丰岛食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9,013.09万元、51,130.96万元和75,126.09万元,业务增长稳定。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610.36万元、1,578.06万元和3,744.25万元。 丰岛食品2023年,经审阅的经营业绩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丰岛食品营业收入、净利润情况如下:   丰岛食品在第三轮回复函中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呈增长态势,公司在保持外销优势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和推广力度,营业收入增长稳定。受市场环境、原材料价格、销售单价、美元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呈波动趋势。 根据回复函及公开信息,丰岛食品2022年外汇衍生品业务发生大额亏损、2023年1-6月仍发生持续亏损。2022年5月份以来,公司开展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出现亏损,且亏损额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底,累计亏损额为2103.9万元,期间最高累计亏损额达2903.27万元,占上一年度该公司净利润的183.98%。并且,公司未及时披露前述远期结售汇重大亏损事项构成信息披露违规。 从营收角度看,公司2023年告别了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仅略微增长,而扣费归母净利润则出现下滑,另外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出现大幅下降。另外,从公司报告期内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看,净利润呈现的是巨幅波动。而且,公司本应是对冲外汇风险的外汇衍生品业务,却被公司做成了加大亏损的局面。 从上面信息来看,公司剧烈波动的业绩、下滑的经营性现金流以及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尴尬操作,是否表明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上市后是否难以给投资者稳定的回报?会否影响公司IPO的估值? 对此,丰岛食品回复称,公司拥有较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较强的市场需求,且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相关业务收入具备持续增长的基础。未来,公司将持续在水果制品行业深耕,开发更多不同的水果衍生制品,实现环保和高质量发展。此外,公司持续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加强生产设备技改升级,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边分红边募资的合理性 报告期内,丰岛食品共进行了1次股利分配,具体情况如下:   丰岛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245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顺序依次投资于以下项目:   可以看到,公司在现金分配之后,便开始申报IPO,其中一项还是要补充流动资金3500余万元。公司是否真的缺钱?边分红边募资的行为,是否合理? 丰岛食品回复称,公司分红是基于回报股东和分享价值的考虑。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了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符合公司《章程》以及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的规定。公司上市后,将广泛听取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公司利润分配政策,强化对投资者的回报。另外,本次募集资金用以补充流动资金有其必要性,一是公司所处行业和业务模式对流动资金需求较大,二是满足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资金需求。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公司减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依赖,降低偿债风险及因银行借款所产生的财务费用。同时,随着募投项目的建成,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公司降低经营风险。
开始日期:03-08
2月6日,即2024春节前夕,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因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认养一头牛”)保荐人撤销保荐,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这意味着认养一头牛的IPO之路划上了句号。 认养一头牛的上市之路,也是其争议之路。涉嫌传销与非法集资、营销过度等声音不觉于耳。   仅靠营销讲故事能持续发展? 2021年认养一头牛完成B轮融资后,于2022年7月踏上IPO之路,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募资18.51亿元,分别投于海勃日戈智慧牧场建设、品牌建设营销推广、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及补充公司运营资金。 2023年2月28日,由于注册制原因,认养一头牛重新向上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后再未更新任何上市资料,直到此次IPO终止。 从认养一头牛的招股书来看,其以销售驱动为核心,而不是产品驱动为主。 根据其招股书介绍,公司主要采用线上销售模式,与天猫、京东等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建立了深度合作,开拓了包括云集、小红书等在内的新兴社交电商渠道,同时积极把握抖音、淘宝直播、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在建立公司自有直播工作室的同时,积极与外部主播进行合作。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中,认养一头牛介绍称,公司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品牌推广多元化趋势,相较于单一依靠首页广告投放、搜索排位、好评差评分析等传统互联网推广手段,更倾向于与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进行合作,通过牧场溯源、工厂参观等活动形成内容沉淀,并逐步树立自然、安全、可靠等品牌形象,直接面向对乳制品营养和口味有更高敏感性的消费人群,实现了从广度到精度的市场聚焦,构建了全渠道人群图像、准确触达目标客群,提高了交易效率和用户消费体验,并借此持续推出适销对路的多样化产品和差异化推广方案,促进了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 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就是消费人群分散全国,且以年轻人为主,在消费群体快速渗透后很容易陷入瓶颈。这种情况下,公司产品也以超高温的UHT杀菌处理为主,其中纯牛奶全部为UHT处理后的常温奶,因为巴氏杀菌处理对冷链、客群集中度、产品的周转速度要求都高很多。而从行业来看,各大厂商近几年都在积极布局巴氏奶市场,尤其是巴氏鲜奶市场,即使伊利、蒙牛也不敢不重视。 另外,认养一头牛依赖线上模式,也必然需要给各个平台分成等,造成相关费用高企。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1.94亿元、3.03亿元和4.83亿元、3.52亿元,销售费用率则达22.46%、18.35%和18.82%、22.02%,销售费用支出主要用于电商平台的产品销售及品牌营销推广。 相比之下,认养一头牛2019年的研发费用居然为0,2020年也仅有61.39万元,2021年为687.13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530.04万元。 显然,认养一头牛是销售驱动为核心,而不是产品驱动为主,当流量瓶颈显现,边际效果低下时,公司讲给市场的“故事”不再动听了,会不会被“反噬”,届时公司怎样应对?   被问询是否涉嫌传销和非法集资 认养一头牛在过往的宣传中,一直强调“自有奶源”,据公司过往介绍称,为保障自有奶源,公司专门引进了带有澳洲血统的荷斯坦奶牛,吃的是进口优质牧草,喝的是380米的深井水,一天伙食费将近80元,每一个奶牛身上还都配备智能项圈,实时监测奶牛健康情况。 但招股书显示,对于奶制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生鲜乳,公司除了自有奶源外,也需要采用第三方合作奶源的模式。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向外(联营牧场、其他合作奶源)采购生牛乳的金额分别为1.09亿元、2.10亿元、4.11亿元、1.41亿元,显然与宣传的拥有“专属自有牧场奶源”不完全相符。 在牧场建设方面,早在2014年认养一头牛便斥资4.6亿元建立了首个现代化牧场康宏牧场;此后至今(招股书签署的时点)一共建立了7座牧场、奶牛存栏数超6万头。招股书显示,2019年,旗下康宏牧场的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了13吨,2020年5座运营牧场的成母牛年均单产为12.67吨。 但直至2019年4月,认养一头牛才在山东临沂设立山东生产基地,2020年10月山东生产基地完工并投产,随着生产产地产能逐渐释放,自主生产才逐渐成为公司主要生产模式。这意味着该基地之前,公司长期都没有自己的生产线,需要通过光明乳业、贝因美、君乐宝等乳企代工生产。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度,认养一头牛纯牛奶和酸奶的自有产量皆为0。2020年度有所改善,但外协产量占比仍超9成,其中纯牛奶外协产量占总产量比重为91.83%,酸奶外协产量占比95.88%。 总结来说,公司就像是先给资本市场、消费者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核心点就是“自有奶源”,但实际上却并非完全如此。公司以此噱头获得大量销量、资本后,再投资把宣传的内容落实。 另据招股书披露,子公司杭州一头牛于2016年12月与第三方电商“开始吧”合作推出“牧场共建人”活动,于2017年1月与第三方电商“美好的店”合作推出“联合牧场主”活动,上述活动是为了推广销售公司的奶卡业务,但并不涉及对具体奶牛所有权或收益权的变更。公司与合作方、参与人之间的关联都是基于真实商品交易,不存在发展下级等行为,更不涉及法律法规认定的传销行为。 这意味着,公司的认养奶牛,虽然从名义上可能会给人以“把奶牛带回家”或者“拥有一头奶牛”的感觉,但事实上消费者最多只能拥有奶牛的冠名权,以及在规定时间内提取奶卡对应奶品的权利,并不拥有所有权。即公司是在卖奶卡,不是卖奶牛。 因此,关于认养一头牛是否涉嫌过度宣传、误导消费者和市场的声音始终存在。监管层在反馈意见中,关于认养一头牛在客户开拓、业务开拓上是否存在涉嫌传销,以及“认养”模式或活动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或非法公开发行业务等问题,也进行了专门问询。  
开始日期:03-07
早在2022年10月19日,由歌尔股份分拆的歌尔微便在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74次审议会议上获得通过,但时至今日,公司依然还未正式挂牌上市。   公司简介 2004 年,歌尔股份建立了 MEMS 研发团队,并逐步掌握了大量MEMS 芯片设计和加工经验;2011 年,公司与英飞凌合作对其芯片进行设计变更,凭借对声学性能及可靠性的改进,成功导入核心客户。此后,歌尔微与英飞凌保持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参与定制开发多款 MEMS 及 ASIC 芯片。 MEMS 声学传感器主要是由一个 MEMS 芯片和一个 ASIC 芯片封装在一起组成,其中 MEMS 芯片作为 MEMS 声学传感器核心芯片,主要由振膜与背极板构成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声电转换,声信号通过振膜的振动,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容值从而实现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 ASIC 芯片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方面作为泵电源向 MEMS 芯片提供电压,另一方面将 MEMS 芯片所产生的电信号进一步处理和传输到下一级电路。 由于 MEMS 芯片是微机电特殊半导体工艺制作而成,一款 MEMS 芯片需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和流片生产三方面的密切配合。歌尔微表示,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持续开发并量产多款 MEMS 声学传感器芯片,可满足客户对小尺寸、高性能、高可靠性等 MEMS 声学传感器产品的多种需求。   2023年业绩预计下滑超四成 根据公司发布的《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关于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披露: 2020-2023年上半年,歌尔微MEMS声学传感器收入分别为284,011.62万元、287,218.42万元、239,531.31万元、88,330.13万元,是公司收入的绝对核心品类。其中,智能手机、耳机是公司MEMS声学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公司应用于前述领域的MEMS声学传感器收入占比分别为82.79%、74.35%、78.42%和77.46%。 报告期内,歌尔微其他MEMS传感器收入分别为17,728.23万元、20,025.72万元、14,860.77万元、4,257.50万元。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无线耳机、航模无人机及智能手机是公司其他MEMS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公司应用于前述领域的其他MEMS传感器收入占比分别为99.78%、97.95%、71.03%和76.02%。 歌尔微的微系统模组于2021年量产出货,主要为应用于智能无线耳机领域的TWS模组。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1-6月,公司微系统模组销售收入分别为13,063.89万元、48,042.77万元和24,862.68万元。 歌尔微主要业务高度依赖于消费电子行业,特别是以智能手机、智能无线耳机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出货量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期内,歌尔微应用于智能手机的MEMS声学传感器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2023年1-6月,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特别是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的影响,公司应用于智能手机的MEMS声学传感器销售数量、销售收入均有所下降,导致公司上半年收入下滑15.77%,扣非利润更是暴跌84.70%。 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318,213.57万元,同比增长1.82%;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9,306.65万元,同比下降40.69%;预计2023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451.60万元,同比下降45.86%。其中,公司预计2023年7-12月实现营业收入为194,976.22万元,同比增长17.30%;预计2023年7-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029.29万元,同比下降9.78%,公司经营业绩下降趋势将得到明显改善。   引用数据偏乐观 公司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5G网络的大规模铺设带来的5G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以及非洲、南亚、东南亚和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日益增长,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与此同时,终端消费者对产品更新、迭代需求上升,推动智能手机迎来新一轮换机周期,带动整体市场逐渐回暖。根据IDC的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同比下降幅度将在2023年收窄至3.2%,预计出货量为11.7亿台,并于2024年实现反弹,同比增长6%。 不过,歌尔微引用的IDC的观点在三方机构中是偏乐观的,我们看下其它机构的观点和数据。 群智咨询表示,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供应链库存调整近尾声,智能手机市场经过两年半的需求调整,2023下半年有望开始迎来新一波换机热潮,2024年手机大盘预计微增。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约10.9亿部,同比下降5.3%,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约为11.1亿部,同比增长1.8%。 Canalys则表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经历大幅下滑12%后,2023年市场呈现初步的复苏迹象。尽管预计2023年出货量仍下降5%,但下跌趋势已有所放缓。Canalys预计,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3亿部,到2024年将增长4%,达11.7亿部。到2027年,将达到12.5亿部,2023-2027年将实现2.6%年复合增长率。   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预测及年增长率   来源:Canalys   可以看到,群智咨询和Canalys的预测相较于IDC都要更保守。那么,歌尔微在回复函中关于行业周期影响的回复及引用的佐证数据,是否过于乐观,是否应该更审慎严谨以免影响监管层及投资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对此,本刊曾给歌尔微发送过关于该问题的邮件采访。 歌尔微回复称,公司已在招股说明书《风险因素》部分向监管层及投资者做出风险提示:公司业务高度依赖于消费电子行业的风险。此外,歌尔微还表示,针对智能手机出货量等数据存在多家机构预测的情形,各机构之间存在预测数据差异属于正常现象。公司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中引用了IDC发布的数据,IDC作为一家知名的信息技术、电信和消费科技领域市场信息、顾问和活动服务提供商,系国际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公司引用权威性较高的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具有合理性。同时,消费电子产品贴近消费者使用需求,对产品功能有较为容易的理解,不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 如果您是关注歌尔微的投资者,您对此怎么看呢?
开始日期:01-30
                 随着IPO节奏的放缓,市场上还有多家公司虽然早在2022年就已过会,但此后一直未有新进展。宁波博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菱电器")就是其中之一,尽管自2022年11月IPO过会以来已超过1年,但至今迟迟未能提交注册。         博菱电器的IPO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2021年从新三板转战创业板,排队近一年半、接受了三轮问询,却因为“踩雷”中介机构受其影响而一度中止IPO进程,2022年11月好不容易终于过会,此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却始终没能迈出下一步。是等,还是撤?博菱电器或许正面对两难的选择。 期后业绩下滑         博菱电器主营业务为厨房小家电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食品加工及搅拌机(占比82.52%)、煎烤机(占比3.96%)、咖啡机、空气炸锅及烤箱(占比2.97%)以及其他厨房小家电产品。         从业绩方面来看,根据招股书,博菱电器2022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7.52%,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9.38%,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23.4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下降10.38%,期后业绩持续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博菱电器大部分的营收来自出口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外销占比超过97%,但自主品牌收入不足1%,经营基本完全依靠代工模式。这也导致公司对海外大客户的依赖程度极高,同时却没有太多议价权,盈利情况存在不稳定性。         报告期内,博菱电器对第一大客户Capital Brands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6.91%、49.62%、37.82%和29.66%,2020-2021年占比基本均超过50%,营收对Capital Brands存在重大依赖。不仅如此,公司还存在为争取订单而压缩利润,主动向该客户让利的情况,但在Capital Brands于2020年被德龙收购之后,对公司的采购金额依然不断下降。除Capital Brands之外,2022年起,博菱电器对其他主要客户的销售金额也都开始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由此来看,博菱电器过会之后迟迟未提交注册,或许也是由于公司期后经营业绩情况不如预期。         作为一家以代工业务为主的企业,博菱电器是否拥有足够的核心竞争能力可能仍然存在疑问。 供应商交易公允性存疑         而在供应商采购方面,博菱电器也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报告期内,博菱电器的供应商中有13家为专门向公司提供配套产品而设立,6家供应商成立时间较短即成为主要供应商,上述供应商共计16家,其中包括公司第一大供应商及第一大外协厂商自信电机、新志宏电器、镇海瑞桢电子三家关联企业,尤其新志宏电器属于三种情况同时存在。         而在这16家供应商中,还有一半存在亏损、利润下降较多等的情况。尽管如此,报告期内博菱电器却愿意向部分供应商预付款项,以便供应商扩大产能、增加备料。公司2020年7月向新志宏电器有限公司提供650万元的无息借款,同时还存在向其提前支付货款以支持供应商的情形。此外公司还向宁波多么秀公司提供合计660万元无息贷款,并同样向其预付货款。         针对该问题,交易所也发出了问询,要求博菱电器说明相关交易情况的公允性。但博菱电器在分析采购价格时,表示采购内容主要为非标准化的定制件,所以难以获取市场公开价格,仅对比了自身向不同供应商的采购价格,且涉及的多数供应商同样为上述16家供应商。这样分析得出的结论,恐怕也不够具有说服力,相关交易是否涉及利益输送,仍有待进一步求证。 实控人兼职或涉违规         根据招股书,博菱电器的实控人为袁海忠与袁琪父女,二人合计控制博菱电器96.60%股份。实控人履历显示,袁海忠1994年至2016年曾担任北仑三菱的法定代表人、厂长、负责人,北仑三菱属于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宁波市北仑区大镇人民政府。         需要留意的是,袁海忠是于2007年创办博菱电器,这意味着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公司实控人也同时兼任国企负责人。不仅如此,公司经营范围也与北仑三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合,公开信息显示,北仑三菱的经营范围也包括厨房用具、电热锅、电热水瓶等小家电产品。         根据国家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也不得在本企业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在此情况下,公司实控人是否违反了《国企廉洁规定》涉及违规经商,也有待公司进行说明。         另外,博菱电器IPO计划募资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但在临近IPO前却突击进行大额现金分红。招股书显示,2020年5月,公司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元的方式共现金分红2918.4万元,在当期净利润中占比为27.17%,其中实控人合计获得分红2606.71万元。         据招股书,2019年末,博菱电器的短期借款仅为2834.58万元,而2020年末,博菱电器账上短期借款余额骤增至3.12亿元,为历史最高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从2019年末的24.49%升至2020年末的52.25%。在资金全面承压的情况下,公司依然于2020年进行大额现金分红,恐怕难言合理。
开始日期:01-25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瓦星云”)是一家聚焦视频和显示控制核心算法研究及应用,为用户提供专业化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24年1月23日披露招股意向书,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诺瓦星云成立于2008年,经过十五年打磨,公司已成为LED显示控制系统和视频处理系统、LED显示云服务方向的绝对龙头,同时MLED相关的检测设备与芯片版块业务也在高速扩张。未来,公司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问鼎双料“冠军”,LED疆场一骑绝尘 项  目 2023年1-6月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LED显示控制系统 63,852.21 48.59% 110,730.53 51.44% 89,221.33 56.97% 61,728.93 63.79% 视频处理系统 54,462.36 41.45% 80,314.28 37.31% 50,338.35 32.14% 24,062.78 24.87% 基于云的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 8,614.46 6.56% 13,594.18 6.32% 9,998.88 6.38% 6,440.27 6.66% 配件及其他 4,470.54 3.40% 10,605.84 4.93% 7,065.17 4.51% 4,532.64 4.68% 合  计 131,399.57 100.00% 215,244.82 100.00% 156,623.74 100.00% 96,764.63 100.00%   在LED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两大领域上,诺瓦星云均走到了最前面。 显示控制方面,公司从显示控制产品起家,多年来一直深耕显示控制领域,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并已成为行业全球范围内的龙头企业,近3年该板块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6.17亿元、8.92亿元及11.07亿元。 视频处理方面,公司基于显示控制领域的技术积累,不断拓展业务边界,近年来公司在视频处理领域异军突起,业务规模飞速增长,目前已经该板块已经逐步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并有望在未来成长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板块。2020至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41亿、5.03亿、8.03亿,飞速增长。  此外,公司“诺瓦云”业务发展势头同样迅猛。据悉,诺瓦云已服务行业客户超3万4千余名,累计显示屏体运维超55万,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已成为全球LED显示屏云服务的佼佼者,2022年实现营收1.36亿元。 诺瓦星云敏锐的市场嗅觉,离不开长年累月的扎实研发。 公司从成立时就建立了算法核心团队把关关键技术,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公司研发人员980人,占比40.99%。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87%、13.47%、14.68%和13.63%。 目前,公司手握“高精度全灰阶亮色度校正”等五大核心技术共13个技术点。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诺瓦星云拥有境内专利983项(其中发明专利519项)、境外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00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9项。 公司还先后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且是8K行业标准制订者以及首个8K直播参与者。 公司报告期内服务超4000家企业,“朋友圈”遍布全球,参与了世界杯、冬奥会、奥运会、亚运会等多项世界赛事的闪耀时刻,综合实力在行业中一骑绝尘。   MLED爆发在即,巨鲸遨游万亿蓝海     LED这片浩瀚海洋,技术变革犹如浪涛从未平息,MLED(Mini&Micro LED)正是当下最夺目的光点。     DSCC预测,Mini LED背光面板出货量有望从2022年的1800万片提升至2026年的3700万片以上;同时Micro LED也有望在可穿戴领域崭露头角。康佳数据预计,2021-2025年间全球MLED显示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1.9%,2024年将达千亿产值。     针对Mini和Micro LED,诺瓦星云已扎根许久,投入上亿元费用及数年时间,推出了两大产品板块——核心检测装备和集成电路,成功克服了MLED产品制造工艺复杂、返修难、成本高等诸多痛点,为MLED显示的顺利量产与应用铺就道路。 LED显示行业未来天地广阔,公司将继续助力Mini/Micro LED产业化,赋能裸眼3D、虚拟拍摄、LED影院等各类多元新兴应用场景,使LED显示进入万亿级大市场。   成长价值兼具,变身资本市场黄金地 显示控制、视频处理、诺瓦云三驾马车全速奔跑,推动诺瓦星云业绩节节攀升。2020-2022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9%,利润复合增长率达67%。2022年公司新推出的MLED核心检测设备、MLED核心集成电路两大业务条线,未来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推动公司实现业绩新的飞跃。 除了向前高速前进,诺瓦星云也会从供应链安全、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对日常经营查缺补漏,避免业绩“翻车”。 首先,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合格供应商准入机制,对产品质量、供货期、价格等多个方面严格筛选,并对核心原材料进行充足储备;     其次,公司在持续巩固自有业务的同时,还积极进行产业链延伸,布局关键上游,先后投资约两亿参股上游芯片供应商。此举不仅可以保证原材料安全供应,并且能更好匹配自身产品需求,优化设计,降本增效,此外还能与供应商产生协同效应,将供应商关键IP集成到自有芯片里,形成集成度更高、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最后,公司围绕“基于西安,围绕北京与深圳,辐射全球”进行全球化布局,积极渗透海外市场,在欧洲和北美、泰国设立子公司。目前公司全球服务网点共计37个,其中国内29个,国外8个。致力于将公司产品推向全球,并提供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 公司稳定的成长预期预示着未来良好的投资价值。2020-2022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2.88元、5.49元、8.00元;每股净资产为23.03元、30.34元、39.63元,增长显著,公司本次上市后股本不足6000万股,高送转预期强烈。
开始日期:01-25
我要订阅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